近日陜西省首批特色氣候小鎮(zhèn)評選結果出爐,青木川鎮(zhèn)成為全省首批9個“特色氣候小鎮(zhèn)”之一。陜西“特色氣候小鎮(zhèn)”評選對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空氣質量、防災減災措施、配套齊全、服務管理規(guī)范等都有嚴格要求,經省級多部門綜合考評,最終才能當選。
本次陜西省參評的有37家單位,最終包括青木川在內的9個小鎮(zhèn)被確認為陜西省首批“特色氣候小鎮(zhèn)”,而漢中僅青木川古鎮(zhèn)一處。
2023年8月20日青木川再次榮登央視!
為營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發(fā)展貢獻力量。
景區(qū)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規(guī)范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提振消費者信心,激發(fā)消費熱情,助推縣域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2019年
由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fā)展研究院和聲名遠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發(fā)起,上海廣播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制作的《小鎮(zhèn)中國》欄目第二屆開播發(fā)布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青木川古鎮(zhèn)作為西北地區(qū)唯一特色小鎮(zhèn)應邀參加。
青木川景區(qū)管委會經過精心策劃,行程兩千多公里,將青木川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人文故事,特色旅游產品帶到上海灘,將儺藝絕技這一穿越時空的科學,走出家門、山門,打破時間、空間的阻礙,呈現在上海人民的眼前,聚焦于閃光燈之下,向全世界揭開東方神秘儺文化的面紗。
2021年
央視新聞頻道(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用了1分鐘為全國觀眾展現了青木川的珍貴野生動植物影像。
青木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經過了長達7年的考察審核。
2002年8月26日,成立青木川馬家山自然保護區(qū)。
2004年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的專家學者及相關科研人員在陜西省青木川自然保護區(qū)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考察。
2007年4月申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更名為青木川自然保護區(qū),并通過了初審。
2009年9月18日批準為“青木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022年
2021年12月13日至14日,央視《味道》欄目組到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古鎮(zhèn)拍攝新春美食特別節(jié)目。
用鏡頭聚焦寧強特色美食和本土特色文化
尋訪專屬寧強的“味道”。
《味道》欄目組先后在青木川景區(qū)瞿家大院、回龍烤魚店、羌文化廣場等地取景拍攝;重點在瞿家大院拍攝當了董紅英以魚、肚、臘肉、柿餅等原食材,制作木桶魚、肚包魚、柿餅炒肉等青木川特色菜品的制作過程,多角度拍攝了青木川鎮(zhèn)廚師齊明磊制作青木川地方特色宴席“輔唐宴”的過程。
2023年
2023年6月23日(CCTV-10)《科教》欄目為全國觀眾展現了羌族婚俗文化羌族婚俗是羌族文化中引人入勝的一部分。青木川古鎮(zhèn)又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瑰麗多彩的民族文化。羌族文化則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的結婚儀式復雜而隆重,包括了訂婚和結婚兩個階段。訂婚要經歷說親、備酒宴招待女方近親、商定結婚日期,婚禮前后則要大操大辦5天,包括了女花夜、正宴、謝客三個階段。羌族婚俗,把重點放在了展示羌族傳統嫁娶及喜服、還原羌族婚禮“接親”“迎親”“祭拜”“掛紅典禮”“送門”等習俗,配套嗩吶、鼓、羌笛等樂器演奏,增加“掛羌紅”“嘗砸酒”等互動環(huán)節(jié),重現羌族婚俗之美。按照古羌族婚禮程序,在青木川的濃厚的古韻里完成終身大事,空氣中都充滿了醉人的甜蜜。
近年來,青木川先后榮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zhèn)”、“全國最具潛力十大古鎮(zhèn)”、“全國十大鄉(xiāng)村游目的地”、“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陜西省最美小城鎮(zhèn)”、“陜西省文化旅游名鎮(zhèn)”“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zhèn)”等稱號。201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鎮(zhèn),成功創(chuàng)建國家4A級景區(qū),之后再獲“中國最美休閑鄉(xiāng)村”、“中國傳統村落”、“陜西省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百佳避暑小鎮(zhèn)”、“首批中國特色小鎮(zhèn)”等一系列榮譽。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yè)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